 |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靈魂,城市中的每一幢建筑、每棵樹、每個市民都與這座城市共同呼吸,共同發展。建設“十大公園”、進行小巷綜合改造、夜景亮化工程……注重品質,才能彰顯城市氣質。近年來,合肥多措并舉提升城市品質,向外傳達自己獨特的城市魅力。
市民在家門口就可逛公園、花園
“改革開放之初,合肥的樹木還是以株來計算。如今,這里的綠化覆蓋率越來越高。”談到合肥的城市綠化,今年85歲的“老合肥”陳奶奶最有感觸。的確,從國家園林城市到國家森林城市,如今合肥城朝著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濕地城市兩張“生態名片”步步靠近,合肥的“逐綠之路”越走越穩。
2月11日,農歷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召開新春通氣會,部署新一年的重點工作。圍繞建設“公園城市”,合肥市將加快推進“十大公園”建設,力爭年內全部開工。今明兩年內,計劃完成100個小公園、小游園建設項目。其中2019年建成56個以上,四城區、三大開發區(新區)年度分別建成7個以上城市公園、游園(街旁綠地)。
建設林蔭路、推進“一路一花”建設……根據部署,今年,合肥市各轄區年度力爭再獲命名林蔭路5條以上;各區、各開發區(新區)年度建成“一路一花”項目2條以上;新建、改建小區都要提升綠化品質和居住環境,積極爭創園林式小區。屆時,市民在家門口就可逛花園。
此外,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依舊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今年,合肥市將編制實施《合肥市林長制實施規劃》《合肥市林長制重點項目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的目標任務,讓林長制改革落地見效。
小街巷改造打造彰顯城市魅力的新名片
一條老街,一段歷史,一條條小巷和就像是城市發展的年輪,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2018年6月27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向社會通報了全市24條小街巷改造情況,截至去年10月,項目已經全部完成。改造后,一批精品街巷、歷史名巷陸續重現街頭,充分展現合肥歷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位于廬陽區桐城路上的丁家巷,歷史文化濃厚,有“張氏四姐妹”故居及“九曲水上升仙橋”傳說,全長約267米,現為安徽省衛生廳機關宿舍。此次改造充分結合歷史文化元素,全面提升小巷品質并延續歷史人文記憶,主題打造溫馨和諧、鄰里和睦的生活環境。
近日,記者來到這條改造后的小巷探訪,小巷內的環境十分干凈,原來的柏油馬路已被石板路所替代,顯得更加平坦整齊。巷子內一個3米多高的拱門非常顯眼,上面三個金色大字“丁家巷”格外耀眼,拱門上還印著一些歷史典故的插畫。
白墻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改造后的合肥城隍廟,濃厚的徽派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內干凈整潔,兩旁的門店也煥然一新。今年春節期間,作為承載“老合肥”歷史文化記憶的地方,城隍廟更是“盛裝打扮”,吸引眾多合肥市民前來參觀。
老街區煥發新生機,新街區展現新形象。位于合肥高教基地夢溪路與學府路的黌街,更是在合肥獨具特色的科教文化特色街區,這一占地約120畝的區域,不斷挖掘地域歷史文化,突出科教人文特色。
這些特色街區的改造,是合肥建設品質城市的一大亮點。蕪湖西路、大蜀山半邊街、火車站片區環境綜合提升……如今,一條條富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街區小巷已經成為展示合肥城市形象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夜景亮化項目讓街市“顏值飆升”
靚麗的燈光、高聳的大樓、整齊的街道……2月7日晚,勝利路盛裝歡度豬年春節的壯麗夜景登陸央視新聞聯播。合肥的夜景為何頻頻驚艷世界?早在2017年,合肥市啟動了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不斷加快推進城市夜景亮化項目。
其中,勝利路夜景亮化項目突出了勝利廣場這一重要地理節點,通過多棟多媒體樓宇亮化城市的“天際線”,結合市花桂花和市樹廣玉蘭精心設計的路燈,將“人文線”融入城市中空。點綴在城市低空沿路的綠化小品景觀燈飾,豐富了道路立面景觀效果。
黨的十九大以來,合肥城市功能品質優化的速度越來越快。黑池壩景區亮燈、北一環(四里河橋至明光路橋段)夜景亮化工程、長江中路打造全省首個燈光主題文化街、塘西河景觀亮化……一個個夜景亮化項目正在或已經建設完成,點點燈光正為都市時尚之美錦上添花。
今年,合肥還將統籌推進城市夜景亮化提升工程,加強各區景觀亮化提升工程進度調度;完成南淝河城區段橋梁亮化改造,五里墩立交橋、裕溪路高架橋景觀亮化改造工程。
PM10、PM2.5平均濃度連續5年實現“雙下降”
數據顯示,一年來,合肥空氣質量好轉明顯,水污染治理效果顯著,城市的生態魅力不斷提升。過去一年,合肥市從“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五方面協同治理大氣污染,合肥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展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收獲了不錯的空氣。PM10、PM2.5平均濃度下降8.8%、14.3%,連續5年實現 “雙下降”,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合肥市環境保護局數據顯示,去年合肥空氣創下多個首次。2018年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4”字頭,為48.1微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4.3%,比2013年下降45%(2013年合肥市PM2.5年均濃度為88微克)。PM10年平均濃度首次降到“7”字頭,為72.7微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8.8%,比2013年下降36%(2013年合肥市PM10年均濃度為115微克)。
空氣質量優良率首次升到“7”字頭,為74%,比2017年提高12.3個百分點,比2013年提升24個百分點(2013年合肥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49.9%),圓滿完成2018年年度目標,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這樣的成績取得并不容易。一年來,合肥市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餐飲油煙專項整治、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及工地揚塵治理等各項工作,確保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進一步提高。
2019年,合肥將繼續聚焦“三大保衛戰”和“七大標志性戰役”,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未來,抬頭可見的藍天白云會越來越多。(江淮晨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