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上午,山東社科論壇——齊文化與稷下學高峰論壇(2018)在淄博市臨淄區齊文化博物館隆重開幕,也正式拉開了今年齊文化節 系列活動的帷幕。據悉,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齊文化節將于9月至10月在淄博全市范圍內舉行,主會場設在齊國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臨淄,并將于9月12日上午在臨淄齊文化博物館北門廣場舉行開幕式。
迄今為止,齊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四屆,今年將是第十五屆。淄博市臨淄區作為本屆齊文化節的主會場,緊緊圍繞“泱泱齊風”主題,策劃了祭姜、蹴鞠、尋古、探寶、招商、聞韶、惠民等九大類50多項活動。節慶期間,將舉辦開幕式、姜太公誕辰民間祭禮、海峽兩岸齊文化節、中英足球文化高峰論壇、齊文化與稷下學高峰論壇、起源地杯足球賽、非遺精品展等眾多主題活動,就文化活動的層次之高,場次之密、形式之多、跨度之廣、縱深之強,在全國地域的文化活動可謂亦屈指可數。

作為齊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12日正式舉辦的紀念姜太公誕辰3157周年的“祭姜大典”,是海內外數以千萬計姜太公后裔宗親的一年一度的“臨淄之約”。以“祭姜大典”為代表的齊文化節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盛大而隆重的地方文化宣傳活動,更是一場歷史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盛宴。
百家宗師姜子牙何以影響中華3000余年
姜子牙被人尊稱為呂尚、姜太公、姜尚。據史料記載,姜子牙年輕的時候當過屠夫也賣過酒,早期的政治生涯并不順利,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直到70歲之后在渭水之邊釣魚“偶遇”周文王,并助其伐商滅紂,一腔抱負才得以施展。
姜子牙受封于齊(定都為現今的山東臨淄),在姜子牙及其后人的領導下,齊國日益壯大,國力強盛,不僅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文化經濟政治的發展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齊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弘揚、傳承。姜子牙亦被歷代華人視為齊文化的奠基人。

相傳姜子牙利用自己多年的戰略經驗,著書《六韜》,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諸葛亮等也都學習過《六韜》的精華。《六韜》一書更是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并被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明代許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義》中,將姜子牙描述成為一個神上神,驅邪扶正。這些雖然超出了真實的歷史,但也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歷代典籍也都公認姜子牙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等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尊其為“百家宗師”。時至今日,姜子牙后裔已有一百多個衍生姓氏,其中“姜”、“呂”、“齊”、“盧”、“崔”等大多是姜子牙后裔。據悉,近年來每逢“祭姜大典”都會有來自韓國的數百名姜太公后裔代表專程組團來臨淄拜祖認宗,祭奠祖先。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就曾經親身前往臨淄拜謁姜太公衣冠冢,并公開表示“我的祖籍在山東,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山東人’啊!”
“齊”揚中華傳統文化
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姜子牙,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影響了后人3000余年。
從祭姜大典活動,再到齊文化節,如今已是第十五年。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聲名大噪,齊文化節的活動內容日益豐滿,參加人數日益增多,影響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弘揚齊文化已上升為山東省重大發展戰略。

本屆齊文化節舉辦的齊文化與稷下學高峰論壇、齊文化博覽會、稷下學宮與柏拉圖學園——中、希古典文明高峰論壇、覽臨淄秋韻 聽齊國故事——“齊國故都”金秋逍遙游等活動,在全民參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齊文化內涵的開發與挖掘,更加注重在與國際、國內高端權威機構的合作中宣傳推介齊文化、創新發展齊文化。以節會為平臺,加強對外交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節會期間,還將舉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持續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臨淄實踐’現場會”,為推動改革創新提供淄博經驗。
齊文化節的舉辦,對提升文化軟實力、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與歷史沉淀,從而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民族精神等多方面。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更需要我們后人不斷努力,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傳承實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