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東莞凍庫工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東東莞有“世界工廠”的美譽,外企眾多。為加快推動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東莞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4日審議通過了《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三個實施細則。
管理辦法規定,資金支持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和東莞市決定扶持的其他事項等用途。扶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事后獎補、達標性獎勵、立項資助、發放服務券、政府購買服務免費提供使用等方式。
根據智能制造實施細則,東莞將對自動化改造項目、智能化改造項目、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制造診斷服務項目、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項目、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等給予不同程度的資助。其中,對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按不超過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3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800萬元(人民幣,下同);對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智能裝備及控制系統軟件的示范項目,單個項目最高資助1000萬元。
綠色制造實施細則規定,東莞將扶持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及維護項目、綠色清潔生產獎勵項目、節能先進獎勵項目、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項目等。其中,對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采取事后獎勵方式,按甲乙丙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
服務型制造實施細則明確扶持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項目、軟件信息服務項目、大數據應用項目、工業設計項目、專業服務項目、公共服務項目等項目范圍。其中,兩化融合應用領域將以事后獎補方式,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投入總額20%給予資助,最高資助100萬元;應用東莞產軟件與系統的資助比例提高至25%。(完)